当前位置: 首页 > > > 《两千五百年前的一堂课》

《两千五百年前的一堂课》

发布人:管理员 时间:2021-03-03 10:35:09 点击数:38474

《两千五百年前的一堂课》

2013届(1)班    席佳妮

 

       两千五百年前,有一场心灵的盛宴。

      心智交流,口耳传授。

      夫子以一种特殊的课堂形式,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一种活跃的生活态度,教给我们更多值得沉思的东西,亦让我们学会一种别样的豁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人并不多,可谓小组教学。夫子首先发问:“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是最沉不住气的一个,马上“率尔而对曰”,“率尔"二字已将子路的浮躁与轻狂跃然纸上,他纵然不解治理一国,稳定一方的大道在于礼让,他的话毫不谦让,怎能让一方国泰民安?故夫子哂之。而冉有比较聪明,看到夫子的表情,似懂非懂的谦虚了起来,但他的谦虚并没有博得夫子的赞赏,谁又能说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不是国家呢?夫子不作任何评述,对公西华的态度也是如此,二子太过谦虚,低估自己的能力,又岂能成大事?最后,夫子将目光转向正在弹琴的曾皙。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试想现在,在课堂上,老师提问,又有哪个学生敢在一旁弹琴?而两千五百年前,孔子的课堂便可以如此,在铁铮铮的历史面前,顺着思想发展的轨迹,想想现在的课堂形式到底是一种进步还是一种退步?然而继而曾皙的回答,亦会让我们深思良久。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七六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短短几句话,让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皙的话,完全来自与内心的一种豁达。暮春时节,春天的夹服已经穿定了,将自己打扮得也焕然一新,带着老者五六人,携着童子六七人,在已变温暖的沂水中洗洗澡,再在舞雩台上吹吹风,抛下一切外在的形式,给自己的心灵来一场彻底的洗礼,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然后手拉手,一同唱着歌走回家去。曾皙的答案中有一个“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的大同社会,没有金戈铁马,没有饥寒交迫,没有家破人亡,如此美好的生活,就算是夫子这样的圣人,也未尝不心驰神往。这是夫子理想中的天下,是夫子“仁”的极致。


        有着雄心壮志固然是好,但只用心于口号喊得响亮,一切也只能是空想,倒不如向曾皙一样,抛弃所有外在的形式,让自己的心灵得以放松,在无为中获得有为的真谛,从而从事物的本质出发,豁达地看待一切,平静地顺应自然,贴近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正可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两千五百年前的一堂课,聚集着孔子的思想精华,夫子以两千五百年后新课改的方式,创造了一场心灵的盛宴,给予整个时空永久的震撼。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多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陇ICP备14001567号-1 | 甘公网安备 620802020002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