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 景龙
教材分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八课的内容。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散文,作者用简练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位鲜活的梁公形象,并表达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品人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教学时要注重文章的人文内涵,重在体悟人物品性情感。文中几处内容(《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对学生来说,理解较难,需补充材料辅助解读。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于记事写人散文并不陌生,但在写人手法和形象塑造(尤其是人物精神品质的表现)上还比较欠缺,学生在阅读这类文章的时候也需讲究一定的阅读方法,另外高一学生也是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也需借助于文本内容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特点,确定以下目标:
1. 品味本文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手法,掌握批注式阅读这一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个性化的体会梁任公的鲜明形象。
3.感受大师风范,学习梁任公身上的宝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批注式阅读法体会梁任公演讲的个性特点和品性情感。
2. 体会梁任公先生充满激情的演讲背后的真诚。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体会国学大师们(刘文典、沈从文、启功、辜鸿铭、章太炎)精彩的开场白和个性特点。提出两方面的认识:1.有特点才能被别人记住;2.写人要抓住人的个性特点来写,才能生动传神。导入新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出示学习目标。
二、作者和梁启超简介:
学生借助资料初步认识作者和梁启超,简单交流后教师补充。
三、整体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文章结构
1.字音词语(检查导学案预学区完成情况)
2.结构思路:(学生再次熟悉文本内容,师生迅速梳理)
教材分析: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第八课的内容。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散文,作者用简练的文笔为我们描绘了一位鲜活的梁公形象,并表达崇敬之情,所以品文品人是这篇文章的重点。教学时要注重文章的人文内涵,重在体悟人物品性情感。文中几处内容(《箜篌引》《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对学生来说,理解较难,需补充材料辅助解读。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于记事写人散文并不陌生,但在写人手法和形象塑造(尤其是人物精神品质的表现)上还比较欠缺,学生在阅读这类文章的时候也需讲究一定的阅读方法,另外高一学生也是情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也需借助于文本内容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特点,确定以下目标:
1. 品味本文简练、传神、典雅的语言,学习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人物的写作手法,掌握批注式阅读这一方法。
2.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个性化的体会梁任公的鲜明形象。
3.感受大师风范,学习梁任公身上的宝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批注式阅读法体会梁任公演讲的个性特点和品性情感。
2. 体会梁任公先生充满激情的演讲背后的真诚。
教学方法:
品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带领学生体会国学大师们(刘文典、沈从文、启功、辜鸿铭、章太炎)精彩的开场白和个性特点。提出两方面的认识:1.有特点才能被别人记住;2.写人要抓住人的个性特点来写,才能生动传神。导入新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并出示学习目标。
二、作者和梁启超简介:
学生借助资料初步认识作者和梁启超,简单交流后教师补充。
三、整体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掌握文章结构
1.字音词语(检查导学案预学区完成情况)
2.结构思路:(学生再次熟悉文本内容,师生迅速梳理)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找出最能概况梁任公先生演讲特点的一句话和作者高度评价梁任公先生的一句话。
①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②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2.自由诵读课文,围绕“动人”二字,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梁启超及其演讲作了具体地描写?请用批注标记出这些句子反映了梁任公先生的什么特点?(仿照课后练习题第一题示例,学生先自主解读,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再汇报总结。)
①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气质),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眼神),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肖像——潇洒自信、学者风范
②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神态):“可是也有一点喽!”
——开场白——语言独特、谦逊自负、感情充沛
③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重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 ——声音——沉稳睿智
④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补充讲解《箜篌引》)(朗诵声情并茂)
⑤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文采出众、技巧纯熟)
——语言——博闻强记
⑥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笔,有时太息……(神态酣畅淋漓、情感丰沛)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补充讲解《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动作——自由洒脱
类别 |
特点 |
形象特点 |
肖像 |
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步履稳健,肥大长袍 |
才华横溢 博闻强识 修养良好 开朗直爽 认真细致 风趣幽默 谦逊而自负 稳健而潇洒 |
气质 |
风神潇洒(洒脱自信) |
|
眼神 |
光芒四射 |
|
开场白 |
独特谦虚 |
|
声音 |
沉着而有力,洪亮又激亢 |
|
内容 |
丰富有趣,旁征博引(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
|
动作 |
成为表演,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
|
表情 |
狂笑、太息、痛苦(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
梁任公形象总结
提示: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形象不是抽象地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通过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性格特征,选取梁任公先生的典型事例,从形貌、表情、声音、动作、气质、讲稿等各个方面进行描写。
2. 梁任公先生的这样精彩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文中找出依据。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极大地感染、影响了听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记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听过这讲演的人……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五、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把梁任公先生写得这般活灵活现,请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细节之美。
1.关于开头讲的《箜篌引》(学生看补充材料,提问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学生交流讨论,师生共同解读)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解释(略)
两次质疑:为什么渡河?既然一切的理由皆告知渡河的荒诞,为什么竟然还是去了?到底是什么超越了死之恐惧的力量,令他毅然而行?
答案只有一个: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纪昀(清)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 (教师结合以上两句内容解读这种精神)
问: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这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你想到了“戊戌六君子”中的谁呢? (谭嗣同)
2. 梁任公讲《桃花扇》落泪的情节。(教师补充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
《明朝那些事儿》中写道高皇帝: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他也自杀身死。
问:先生由崇祯会联想到了谁?
他自己(师生共同简述梁启超旧事,教师特别补充“饮冰室主人”中“饮冰”二字的含义和表现出的先生的精神)
3. 先生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张口大笑的情节。(教师出示杜诗,学生读诗,提问鉴赏)
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哪位同学说说诗人此时心情是怎样的?(学生读完诗歌提问,师生交流)
明确: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杜诗“生平第一快诗”。
问:先生讲到此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先生一定是与杜甫有了默契,先生所处的时代与杜甫所处的时代有何相似之处?先生与杜甫之心又有何相通之处呢?”(师生交流探讨)
亦哭亦笑,哭笑皆由赤子之心;
饮冰犹热,冰热均关民生社稷。
(和学生一起回顾诵读初中学过的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部分)
六、主题解读
本文生动而又饱含情感地记述了梁启超的一次精彩演讲,通过对梁任公先生的外貌、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学术界的风云人物的形象,表现出梁任公先生是一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先生的景仰之情。
七、写作技巧
明确:
①写出个性。
②只撷取两三个印象鲜明的片段刻画人物,不苛求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
③突出细节描写,描形还要描神,描外还要描内。
八、课堂作业
请模仿本文写人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老师。
要求:
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
3.不出现老师的姓名、学科;
教后反思
一、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寻求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形式,灵活掌握教学中教与学的尺度。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叙事散文,前一篇课文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学习中教师的引导成分较多,目标是教会他们如何解读叙事类散文,到了《记》这一课,继续引导学生掌握标记阅读文章的方法,采用开放式课堂,鼓励同学自主探究,从教学效果看,还是相当不错的,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表达流利,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计划也得以完成。
二、注重知识点的前后勾连,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课改、非常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体现学习能力学习内容的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形成一个完整、有序、有机的过程。在此次教学中,将文中写到的先生演讲时的三处诗文和《论语》中孔子的话、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等联系结合,给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
三、在现代文教学中融入作文写作指导。因为课时数少,写作教学往往被忽视,我想写作的学习应当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比如本课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人记事范本),尽可能利用对文章的品读,让学生从模仿开始,完成作文学习的第一步。
四、注重学生预习工作的落实,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本模块的文章,大部分有很深的时代烙印,如果对当时的历史了解不够,可能就无从下手,所以,养成学生预习的习惯很重要。
教学的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我将不断地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找出最能概况梁任公先生演讲特点的一句话和作者高度评价梁任公先生的一句话。
①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
② 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
2.自由诵读课文,围绕“动人”二字,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梁启超及其演讲作了具体地描写?请用批注标记出这些句子反映了梁任公先生的什么特点?(仿照课后练习题第一题示例,学生先自主解读,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再汇报总结。)
①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气质),左右顾盼,光芒四射(眼神),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肖像——潇洒自信、学者风范
②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神态):“可是也有一点喽!”
——开场白——语言独特、谦逊自负、感情充沛
③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重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 ——声音——沉稳睿智
④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补充讲解《箜篌引》)(朗诵声情并茂)
⑤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文采出众、技巧纯熟)
——语言——博闻强记
⑥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笔,有时太息……(神态酣畅淋漓、情感丰沛)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补充讲解《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动作——自由洒脱
类别 |
特点 |
形象特点 |
肖像 |
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步履稳健,肥大长袍 |
才华横溢 博闻强识 修养良好 开朗直爽 认真细致 风趣幽默 谦逊而自负 稳健而潇洒 |
气质 |
风神潇洒(洒脱自信) |
|
眼神 |
光芒四射 |
|
开场白 |
独特谦虚 |
|
声音 |
沉着而有力,洪亮又激亢 |
|
内容 |
丰富有趣,旁征博引(博闻强识,学识丰富) |
|
动作 |
成为表演,手舞足蹈(自由洒脱) |
|
表情 |
狂笑、太息、痛苦(酣畅淋漓,感情丰沛) |
梁任公形象总结
提示:作者对梁任公先生的形象不是抽象地概说,而是具体化为各种表现,通过白描、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手法展示人物性格特征,选取梁任公先生的典型事例,从形貌、表情、声音、动作、气质、讲稿等各个方面进行描写。
2. 梁任公先生的这样精彩的演讲给听众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从文中找出依据。
(梁任公先生的演讲极大地感染、影响了听众,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记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
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 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
听过这讲演的人……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五、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把梁任公先生写得这般活灵活现,请赏析下面的语句,体会细节之美。
1.关于开头讲的《箜篌引》(学生看补充材料,提问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学生交流讨论,师生共同解读)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 堕河而死,将奈公何!
解释(略)
两次质疑:为什么渡河?既然一切的理由皆告知渡河的荒诞,为什么竟然还是去了?到底是什么超越了死之恐惧的力量,令他毅然而行?
答案只有一个:强大到疯狂的人格力量。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纪昀(清)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 (教师结合以上两句内容解读这种精神)
问:王国维曾评价“这十六字构成中国诗坛最悲壮凄惨的一幕”。它的主题,乃是疯狂与死亡,这种直面死亡的勇气让你想到了“戊戌六君子”中的谁呢? (谭嗣同)
2. 梁任公讲《桃花扇》落泪的情节。(教师补充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
《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是悲叹明朝灭亡的。
《明朝那些事儿》中写道高皇帝: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清兵攻入北京城后自缢而死。崇祯皇帝是一位励精图治的亡国之君。在位十七年间,不溺于声色犬马,而是勤勉辛劳,只可惜当时明朝大势已去,积重难返,他也自杀身死。
问:先生由崇祯会联想到了谁?
他自己(师生共同简述梁启超旧事,教师特别补充“饮冰室主人”中“饮冰”二字的含义和表现出的先生的精神)
3. 先生读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张口大笑的情节。(教师出示杜诗,学生读诗,提问鉴赏)
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哪位同学说说诗人此时心情是怎样的?(学生读完诗歌提问,师生交流)
明确: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 杜诗“生平第一快诗”。
问:先生讲到此诗时“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先生一定是与杜甫有了默契,先生所处的时代与杜甫所处的时代有何相似之处?先生与杜甫之心又有何相通之处呢?”(师生交流探讨)
亦哭亦笑,哭笑皆由赤子之心;
饮冰犹热,冰热均关民生社稷。
(和学生一起回顾诵读初中学过的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节选部分)
六、主题解读
本文生动而又饱含情感地记述了梁启超的一次精彩演讲,通过对梁任公先生的外貌、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学术界的风云人物的形象,表现出梁任公先生是一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先生的景仰之情。
七、写作技巧
明确:
①写出个性。
②只撷取两三个印象鲜明的片段刻画人物,不苛求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全面、完整、连续。
③突出细节描写,描形还要描神,描外还要描内。
八、课堂作业
请模仿本文写人手法描写一个你熟悉的老师。
要求:
1.抓住细节,突出特征;
2.语言简洁,描写生动;
3.不出现老师的姓名、学科;
教后反思
一、立足语文核心素养,寻求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教学形式,灵活掌握教学中教与学的尺度。
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叙事散文,前一篇课文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学习中教师的引导成分较多,目标是教会他们如何解读叙事类散文,到了《记》这一课,继续引导学生掌握标记阅读文章的方法,采用开放式课堂,鼓励同学自主探究,从教学效果看,还是相当不错的,整堂课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发言,表达流利,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计划也得以完成。
二、注重知识点的前后勾连,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课改、非常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体现学习能力学习内容的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形成一个完整、有序、有机的过程。在此次教学中,将文中写到的先生演讲时的三处诗文和《论语》中孔子的话、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等联系结合,给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引导。
三、在现代文教学中融入作文写作指导。因为课时数少,写作教学往往被忽视,我想写作的学习应当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比如本课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人记事范本),尽可能利用对文章的品读,让学生从模仿开始,完成作文学习的第一步。
四、注重学生预习工作的落实,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本模块的文章,大部分有很深的时代烙印,如果对当时的历史了解不够,可能就无从下手,所以,养成学生预习的习惯很重要。
教学的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我将不断地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